马尾松毛虫,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,属鳞翅目、枯叶蛾科、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,又名毛辣虫、毛毛虫。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。主要为害马尾松,亦为害黑松、湿地松、火炬松。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,以幼虫取食松针,大发生时连片松林在数日内,即可被蚕食精光
马尾松毛虫图片资料介绍:
成虫:体色变化较大,有深褐、黄褐、深灰和灰白等色。体长20-30mm,头小,下唇须突出,复眼黄绿色,雌蛾触角短栉齿状,雄蛾触角羽毛状,雌蛾展翅60-70mm,雄蛾展翅49-53mm。前翅较宽,外缘呈弧形弓出,翅面有5条深棕色横线,中间有一白色圆点,外横线由8个小黑点组成。后翅呈三角形,无斑纹,暗褐色。
卵:近圆形,长1.5毫米,粉红色,在针叶上呈串状排列。
幼虫:体长60-80mm,深灰色,各节背面有橙红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斑纹。背面有暗绿色宽纵带,两侧灰白色,第2、3节背面簇生兰黑色刚毛,腹面淡黄色。
蛹:长20-35毫米,暗褐色,节间有黄绒毛。茧灰白色,后期污褐色,有棕色短毒毛。
马尾松毛虫如何防治?
加强预测预报
要有专人负责,常年观察虫情,以便出现大发生征兆时,及时采取措施。
营林技术防治
造林密植,疏林补密,合理打枝,针阔混交,轮流封禁,保持郁生,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。
化学药剂防治
松毛虫防治原则上不使用化学农药喷雾、喷粉、喷烟。若必需采用,则应选择药剂,在大面积发生初期防治小面积虫源地,迅速压低虫口。
招引益鸟
在虫口密度较低、林龄较大的林分,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。布巢时间、数量、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。
自然防治。
虫口密度虽然大,松叶被害率达70%以上,但松毛虫寄生率高,虫情处于下降趋势时,不进行药物防治。安全区发生松毛虫为害时,偶灾区小面积发生时不进行药物防治,任其自然消长。